在2025研究生数智教育大会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为21门研究生AI创新课程颁发证书。成人直播从保强教授团队《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入选。
《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被多所校企单位引进,主要特色有:
(1)整合600余项课程素材,构建专属课程知识库,打造专属引擎和知识增强模型,精准覆盖67个核心知识点;
(2)线上依托“交互式案例智能体”模拟拓扑优化设计等6大典型场景,引导学生分析材料选择、工艺参数、缺陷检测等实践环节,线下结合月球着陆器结构等真实工程案例开展高阶研讨并利用数字人技术将行业专家智慧数字化;
(3)构建五级知识体系图谱,结合个性化辅助指令集为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定制学习路径,根据需求自动生成教学大纲、辅助生成教学案例等,支持作业批改和学习数据可视化分析,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

获奖教师团队介绍:
课程负责人
从保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人直播
党委书记。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北航青年教学名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领域重点基金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ESI高被引6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声材料科学与技术分会常务理事、高校焊接专业党支部书记论坛主任委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专注智能化焊接与电弧增材制造工艺装备研究,研发了双频复合脉冲变极性TIG深熔焊接新方法及技术装备。基于电弧热-力耦合调控机制,实现了熔池小孔动态与焊缝成形的精准控制,解析了气孔缺陷形成及抑制机理。同时率先将超音频脉冲超声电弧用于轻质合金的增材制造,揭示了超声电弧能场下组织调控机理,突破了传统加工中增强相团簇、组织粗化等瓶颈。研究成果为我国航天装备高质高效低成本制造提供有力支撑。

课程团队成员

杨明轩,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北航青年教学名师,机械与控制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第一教学组副主任,北航青年教师协会会长。主持/参与国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企业联合创新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航天科技基金、中车研究院前沿项目等,发表论文50余篇,发明专利近20项(转化2项)。IEEE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焊接学会会员,获北京市青教赛一等奖,国防科技发明三等奖,北航五四奖章。
轻质、一体化制造是航空航天重要结构加工的关键,电弧焊是其中的主要连接技术,但是其“粗放式”能量输入造成焊缝气孔敏感性高,接头性能及构件使用寿命严重降低,成为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飞行器发展的瓶颈。候选人长期从事高频脉冲焊接增材工艺与装备、脉冲电弧物理、视觉传感与诊断、先进连接工艺及技术应用研究,以实现电弧热力精确控制、解决关键结构焊接加工难题为目标,保障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性能需求。进而将视觉传感技术拓展应用到医工交叉、商业航天领域,实现机器视觉辅助过程质量控制。

祁泽武,工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人直播
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弧增材/焊接/再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科技部等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ESI高被引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青年委员、Advanced Materials Joining期刊青年编委。
面向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重大装备制造需求,潜心开展新型焊接/增材/再制造工艺装备技术研究。参与研发了新型超音频脉冲电弧增材制造装备系统,突破了超音频脉冲电弧增材能量控制、原位微合金化多组元界面冶金调控、气孔缺陷抑制与组织性能协同调控等关键技术创新,有效解决电弧增材构件气孔缺陷多发、组织均匀性差、性能各向异性等难题,服务于我国航空航天与武器装备等的研制生产。
郑敏信,工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人直播
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讲授“机电传动控制实验”“微机原理与嵌入式技术实验”“专业特色综合实践”等本科生实验实践课程,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核心成员。中国电源学会会员。获北航“凡舟奖教金”二等奖(2021),航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0)。
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过程控制、电池管理系统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曾才有,工学博士,2021年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人直播
,从事“卓百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北京石油化工成人直播
机械工程成人直播
机械工程系副教授。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成人直播
人才基金等多项项目,发表SCI/EI论文共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担任Additive Manufacturing Frontiers、有色金属材料工程、金属加工(热加工)等期刊青年编委。
瞄准新型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大型复杂航天构件快速一体化制造迫切需求,基于数字化协同控制超音频脉冲电弧增材制造装备系统,探明了超声电弧能场下的熔池流动行为,阐明了非平衡凝固组织优化调控机理,突破传统加工成形过程中增强相颗粒团簇、非平衡凝固组织粗化、合金元素偏聚和成形缺陷多发等瓶颈难题,建立了适用高性能新型轻量化材料的加工成形策略。

成人直播
立足学科前沿,贯彻落实学校印发的《研究生数字课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成人直播
将持续深化《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等AI赋能课程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结合,强化数智赋能、科教贯通,构建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与数智化发展注入动能,为培育面向工业现实与科技前沿的卓越工程师贡献成人直播
的力量!